新闻中心 分类>>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

2023-12-27 07:32: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二战时期日本坦克技术在很多军迷眼中很落后,甚至垃圾,其实在不同时期日本坦克技术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不一样的。上世纪30年代中期前日本坦克技术并不差,例如97式中型坦克刚研制出来的时候,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很早就开始研究坦克技术,早在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10月,便以训练目的从英国引进了一台马克IV型坦克,开始了日军装甲部队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自研坦克,先后研制装备了多款坦克。今天给大家介绍日本第一款量产的国产坦克——式中战车,该型坦克从上世纪30年代初装备部队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各大战争都可以看到其身影,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图1)

  一战中欧洲战场上坦克的出现及运用,远在东方的日本军方都看在眼中,认为坦克是未来的陆战进展趋势,日本陆军必须尽快装备。但当时的日本技术薄弱、无力自行研制,因此日本采纳先技术引进再自行生产的办法,先后引进了英国的马克IV型重型坦克、惠比特犬轻型坦克和法国的FT-17轻型坦克。日本将引进来的坦克交付给了新组建的“福冈第一战车联队”,让其摸索坦克作战的基本战术。同时为了培养未来的坦克指挥官,日本还在千叶县的陆军步兵学校成立“步兵学校战车队”,用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但引进只能买到老旧货j9九游会,最新式坦克英法都不肯提供,陆军技术本部向陆军大臣谏言说用外国的老式坦克来装备部队不可取,因此下定决心自造。根据在陆军技术会议上通过的坦克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开始研制日本第一辆国产坦克。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图2)

  1927年12月,陆军技术本部计划同时开发轻型和重型坦克,轻型坦克研制以英国C型10吨坦克为样本。1929年4月大坂兵工厂的概念车在经过多次技术试验后,陆军技术本部颇为中意。由于这一年是日本皇室的2589年,所以该车最初被命名为式轻型坦克,但根据测试结果改进后的式坦克自重超过了11吨,使得式坦克进入了中型坦克的行列,因此正式命名为式中型坦克。

  式中型坦克(甲型)主要性能:车长5.73米,车宽2.18米,车高2.56米,战争全重12.7吨。配备1门九零式57毫米短管榴弹炮和2挺九一式6.5毫米机枪,最大公路速度26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为1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40公里,乘员4人,车底离地面高度为0.35米。使用了表面渗碳的镍铬钢装甲,正面装甲17毫米,侧后装甲15毫米,顶部装甲10毫米,底部装甲6毫米。六缸汽油发动机,118马力。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图3)

  式中型坦克(乙型)主要性能:车长5.73米,车宽2.18米,车高2.56米,战争全重13.6吨。配备1门九零式57毫米短管榴弹炮和2挺九一式6.5毫米机枪,最大公路速度26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为1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70公里,乘员4人,车底离地面高度为0.35米。使用了表面渗碳的镍铬钢装甲,正面装甲17毫米,侧后装甲15毫米,顶部装甲10毫米,底部装甲6毫米。六缸柴油发动机,120马力。

  乙型车体结构经过了少许变化,驾驶员和机位置左右对换了,车体前方改成了一整块倾斜,只有驾驶员观察口凸出且可以打开。车长指挥塔变得更正常,开门方式变成左右双开。

  式中型坦克一共生产了404辆,其中甲型278辆、乙型126辆,1936年以后生产的主要是乙型。该型坦克从上世纪30年代初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图4)

  式中型坦克在日本坦克部队中的典型编制为1个中型坦克中队下辖3个坦克小队,2个中型坦克小队和1个轻型坦克小队。中型坦克小队配备5辆式中型坦克,轻型坦克小队配备5辆九四式超轻型坦克,另外中队部配备2辆式中型坦克,合计17辆坦克j9九游会

  日军坦克部队出现在战场上最早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当时日本陆军为上海派遣军配备了独立第二战车中队,中队下辖1个中型坦克小队和2个轻型坦克小队。中型坦克小队配备5辆式中型坦克(甲型),轻型坦克小队配备5辆从法国进口的雷诺NC-27轻型坦克。中队部2辆式中型坦克(甲型),合计17辆。此时的式中型坦克(甲型)还没有配备57毫米短管榴弹炮,配备的是十一年式37毫米步兵炮的坦克型。

  长城抗战时,日军投入了的式中型坦克给中国守军造成严峻损失,特别在攻占喜峰口、古北口的战争中。当时日军坦克中队是式中型坦克与九二式骑兵装甲车混搭。

  七七事变中,日军出动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进攻南苑机场,当时日军坦克部队主要配备的就是式中型坦克,缺乏反坦克作战经验的29军在战争中损失很大(损失5000多人),不得不撤出南苑机场。

为日本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式中型坦克(图5)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本海军陆战队配备的式中型坦克给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德械师(87、88师)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德械师虽然配备了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并未能成功击毁日军坦克。

  不过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争中j9九游会,骄横的日军坦克部队遭到沉重打击,损失了数十辆式中型坦克,其中被中队缴获多辆,并导致后续很长时间内日军不敢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部队。

  1939年爆发的日苏冲突中,日军式中型坦克再次损失惨重,式中型坦克的57毫米榴弹炮根本无法击穿苏军轻型坦克装甲,而苏军轻型坦克的45毫米坦克炮可以轻松击穿式中型坦克装甲。战后日军大力进展97式中型坦克,并立项研制47毫米口径的新型反坦克炮(原先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无法有效应付苏军轻型坦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争初期日军的式中型坦克虽然早已过时,但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对菲律宾的大规模入侵,以及后来的马来亚战争和缅甸战争。到了1943~44年,式中型坦克被用于地方预防支援,例如在荷属东印度。由于式中型坦克的的装甲过于薄弱,根本无法抵御的盟军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式中型坦克的战争发生在1944年10月,日军试图夺回莱特区,战争中日军第七独立坦克联队在美军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打击下,参战的式中型坦克几乎被全歼。

搜索